没有围墙、不收门票、全民参与……每周六晚,到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赤石乡赤石村,参加一场“村K”大赛,成为不少游客的新选择。虽然没有华丽的灯光,却有星空作顶;没有震耳欲聋的音响,虫鸣鸟叫成为最动人的“和鸣”。在这种新鲜感中,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登台,伴随音乐呼喊摇摆,在自然与音乐中享受松弛感、愉悦感,收获前所未有的情绪价值,也共同描绘出一幅独特的“乡村夜景图”。
地处浙西南的云和,是典型的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山区小县。面对这一课题,该县立足山区资源禀赋,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。一个个村庄从“一时美”迈向“持久美”,从“局部美”扩展到“全域美”,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夜幕降临,晚风轻拂,携夏夜凉意走进赤石村小弄坑特色街区“嗨周末”活动现场,游人如织,美味烧烤、奶茶饮品、动人音乐、潮玩派对、摄影打卡一应俱全。“没想到一个村子会这么热闹。”来自温州的高先生说,之前他在网上做过攻略,就被赤石村吸引,这次趁着周末带着一家人专程来赤石乡游玩,直叹赤石夜生活丰富。
赤石村是浙江省人文乡村,也是当地有名的“玫瑰村”。在过去,赤石村虽大力发展旅游,但也主要集中在玫瑰花盛开的季节,花期一过,游客便寥寥无几。为了打破“一季花”的局限,赤石村聚焦“演艺文化村”建设,创新打造“村K”大赛、“嗨周末”活动、玫瑰花谷等文旅新场景、新业态,用其独特的“文艺范”,点燃乡村消费新活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一过程中,扎根在赤石村的丽水市级文化特派员张海波凭借自身专业,打造了十米玫瑰网红墙、玫瑰花语台阶等一系列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子品牌和语言标识,以艺术助推乡村振兴。2024年,赤石村集体经济收入150.5万元,其中,经营性收入99.7万元。
不独赤石,如今在广袤的大地上,云和各个乡村正以全新姿态“火出圈”,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。
沿着花海中的小径漫步,花廊、花墙错落有致,随手一拍,都是一张“壁纸”,这是云和新晋的“网红村”——紧水滩镇石浦村。石浦村位于云和北部,距离县城不到半小时,山明水秀,历史悠久,南宋时便有船帮在此集聚。前几年石浦村还因种花闻名遐迩,吸引众多游客前往,后来花谢了游客也少了。
如何让乡村重焕“青春”?“再造一片石浦花海,运营出一个网红村!”2025年以来,石浦村携手丽水小样乡村运营有限公司,锚定花卉产业做文章,打造集种植、展示、研学、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业态。百亩花田引种绣球、洋地黄等新品种,搭配花卉主题民宿民宿、花间咖啡等配套,形成“赏花—打卡—住宿—消费”闭环。“五一”期间,镇强村公司、农家乐民宿营收突破30万元,全网曝光超1000万次。
繁花似锦,不仅扮靓了乡村,也铺就了村民的“致富路”。今年68岁的叶端法平时打打零工、种种田地,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花农,3个月收入突破15000元。其妻子雷细香“五一”期间卖云和特色小吃煎雀,5天卖了1万元。“我们还给项目施工人员烧饭,再加上房子、农田出租,收入增加了不少。”雷细香说。
“我们最高时吸收附近村民就业有190余人,光今年‘五一’公司就发了30万元工资。”丽水小样乡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政鑫说,接下来,公司将提供花苗、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服务,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花卉种植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“我们不仅要让乡村变美,还要让村民的钱包也跟着‘美’起来!”
赤石村、石浦村的蝶变是云和乡村振兴万千气象的一个缩影。云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,迈向新征程,云和将整合“云和梯田”“木制玩具”等IP推出主题旅游线路,探索“运营团队+村集体+农户”利益共享机制,力争三年内打造3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,确保村集体年均增收超20万元、农户参与率提升至70%以上,推动乡村从“卖风景”向“卖生活方式”跨越,让更多游客在童话云和的公园乡村中深度体验山水与乡愁。(鲁新/文 云和县委宣传部/供图)